近年来,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紧紧围绕全县脱贫摘帽总体目标,对标一流,主动作为,集中人力、项目、资金、技术向贫困山区倾斜,全力推进生态扶贫工作,铺就贫困群众绿色致富小康路……
找穷根,重决策,生态扶贫思路清
地处滇西北丽江市中部的永胜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滇西边境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永胜县也是云南省重点林区县之一,境内立体气候明显,物种资源富集,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最独特的地区之一;金沙江流经县内215公里,也是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生态功能区。全县森林覆盖率58.33%,活立木蓄积1602万立方米。重要的生态区位,丰富的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和林下资源,一直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大优势。2014年来,县林草局积极主动把林业发展融入到全县扶贫攻坚大局中进行谋划,坚持从实际出发,确立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扶贫思路,立足国家扶贫攻坚政策导向,抢抓机遇抓实项目,全县生态扶贫工作有序推进,取得了丰硕成果,2014年来累计争取国家生态建设资金31843万元,惠及贫困户受益资金10487万元,通过生态扶贫促进7112户27064人脱贫。
严管林,重退耕,生态改善斩穷根
充分发挥林业在山区扶贫中的绝对优势,坚持以改善贫困山区生态环境为第一要务,筑牢贫困群众生存、生产、生活“三生”环境为根本,在全县着力开展生态补偿扶贫五大专项行动。
实施生态保护行动。努力争取生态护林员选聘项目,按照“县建、乡聘、站管、村用”管理模式和人年薪8000-8900元的标准,选聘436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生态护林员。五年来累计发放贫困人口生态保护工资3567.71万元,涉及贫困户4531户。护林员监管严格实行“三级”管理机制,层层监管,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敢于担当的生态护林员队伍,促进了精准扶贫与生态建设双赢。
实施生态效益补偿行动。每年争取国家级、省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金1495万元,明确林权权利人管理责任,对全县224万亩公益林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五年累计兑现贫困群众补偿资金1982.73万元,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6880户26291人。
实施生态修复行动。坚持把山川秀美的“绿被子”与百姓致富的“钱袋子”紧紧联系起来,倾斜贫困山区生态脆弱区,累计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5.1万亩、陡坡地生态治理2.2万亩,优先2643户贫困户实施1.86万亩,惠及贫困户补助资金2910.07万元,户均1.1万元。
实施新能源扶贫行动。改变山区群众传统伐木取火用能习俗,最大限度减少森林低价值消耗,2014年以来争取农村能源项目资金1632.12万元,累计发放节柴灶11800台,安装太阳能热水器11905台,惠及8141户贫困户受益558.6万元。
实施生态移民行动。针对山高坡陡,生存环境极度恶劣的山区,县林草局积极配合县交通、住建等部门实施生态移民行动,减免扶贫农村公路及地灾安置点森林植被恢复费17起1309.8万元、易地扶贫搬迁征占用林地4起47.74万元,共迁移贫困户218户834人,使他们告别了要水无水、要土无土的贫困山区,安居到富庶之区。
兴产业,重质量,山绿民富奔小康
科学布局,规模发展。立足山大、人多、耕地少,林地资源丰富,立体气候明显的县情、林情,最终确立了在全县冷凉型区域发展核桃,温凉区域发展花椒,干热型区域发展油橄榄为主,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的“三棵树”战略布局。2014年来全县累计新造核桃2.88万亩、花椒2.77万亩、油橄榄0.61万亩、核桃补植补造5.4万亩,倾斜贫困户实施1.54万亩,惠及2710户贫困户受益509万元,户均受益1878元。
提质增效,集约发展。坚持把核桃、花椒产业提质增效项目作为促进贫困山区群众增收脱贫的重要抓手扎实推进。全县累计发放复合肥2371.9吨,培训林农234场16341人,实施提质增效项目13.74万亩,其中倾斜贫困户实施4.8万亩,惠及4615户贫困户受益578.87万元,户均受益1254元。
林下经济,立体发展。采取林药、林禽、林畜、林蜂、林游等多种林下经济经营模式探索,加快林业经济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至2018年,全县累计发展林下经济面积4.08万亩,产值2.75亿元。其中发展以林药、林粮、林菜、林果等为主的林下种植1.98万亩,产值6546.5万元;林下养殖规模达23.97万头(万只、万箱),产值7370.15万元;以菌类为主的林下产品采集加工4504.9吨,产值1.32亿元。
打造龙头,抱团发展。针对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弱的实际,重点培育核桃、花椒、油橄榄等林产业龙头企业,构建“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基地”发展体系,筑牢新型经营主体和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2014年以来,累计培育林业龙头企业35家,其中省级4家,市级15家,县级16家,培育林农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0个。2017—2019年通过小额贷款贴息项目带动及积极鼓励和引导林业龙头企业、林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主体辐射带动816户建档立卡户增收332.17万元。
挂包帮,重扶志,增强动力脱真贫
聚焦包村的松坪乡树底村和岩头村、挂钩的大安乡永安村3个村委会14个村民小组320户贫困户1206人脱贫任务,县林草局倾心帮扶,派驻15名工作队员、6名蹲点帮扶干部进驻5个村开展驻村扶贫,挂钩干部职工定期进村入户开展结对帮扶。通过摸贫情、找短板、定举措,截至2019年12月,累计投入资金900.6万元,发展花椒、芭蕉产业1646.4亩,发放复合肥168.9吨,实施核桃、花椒产业提质增效4600亩,开展林业技术培训48场2250人次;安排公益岗位生态护林员116名;发放节柴灶678台,安装太阳能热水器297台、太阳能路灯14盏;实施陡坡地生态治理、新一轮退耕还林项目747.3亩;发动职工为156名中学生、294名小学生捐款助学33.24万元;在树底村建防火通道5公里等。在扶真贫的同时,以“双联系一纽带一共建双推进”、“自强、诚信、感恩”活动、“六清洁”人居环境改善行动为载体,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注重引导贫困群众改变思想观念,不断增强内生动力。如今,通过五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挂钩村芭蕉产业已全面挂果,花椒产业初见成效,贫困村人居环境、贫困户精神面貌、生活水平全面提升,挂钩的320户贫困户已脱贫251户988人,2019年脱贫62户202人,贫困发生率降至2%以下,贫困村、贫困户按期达标脱贫退出。
通过多年契而不舍地展开生态脱贫攻坚战,永胜大地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金沙江畔常年绿油油的万亩经济林果带,坝子里初夏大片大片红灿灿的软籽石榴林,山区比比皆是的万亩连片、千亩连片的核桃花椒林,林间自由飞舞的蜜蜂和小鸟,林下喜笑颜开辛勤劳动的林农,正在合力谱写一幅气壮山河的小康社会奋进图,一个美丽、富裕、和谐、斩新的永胜正悄然崛起……